
曲帅屹
曲帅屹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96年01月出生,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曲帅屹参与了导师赵宇鴳研究员主持的多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用航天技术预研项目等。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天体化学,主要研究火星表面卤素化学。利用比较行星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手段对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质过程、化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搭建火星表面过程模拟实验平台,依托实验平台探究火星表面不同含铁矿物(铁氧化物、铁硫酸盐、含铁粘土矿物)对氯氧化物(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生成条件的影响,提出影响火星表面氯氧化物生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氯离子物理状态和与氯共存的矿物自身类型。首次全面总结了火星表面不同环境条件下,氯氧化物的存在形式和演化模式图。
2).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红崖地区野外踏勘,就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化学成分等方面与火星表面环境进行对比,提出在大柴旦红崖地区建设火星类比区的可行性。
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Nature Astronomy》发表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发表论文1篇。2019年、2020年参加多次国内外会议,提交三篇会议摘要并做报告,其中包括在国际会议“第52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52nd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上进行了1次英文口头报告,在国内会议“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和“全国行星科学大会”上进行2次中文口头报告,并荣获“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成绩优异、发展全面,2019年和2020年“曾两次获评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2022年获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同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除个人奖励外,曲帅屹于2019-2021年担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三团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团结同学,上传下达,带领团支部荣获“2020年中国科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在今后的学习中,曲帅屹将继续瞄准国际地外行星探测研究热点,积极参与我国深空探测研究,争取在未来投身我国深空探测项目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