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波



魏永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11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五大连池人。2015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2019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卢双舫教授和李俊乾副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称号。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科研项目3项,在页岩气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和页岩油富集与甜点区评价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具体如下:

1).通过可以有效表征含气页岩多尺度孔隙结构的实验手段、页岩气解析过程物理模拟实验和大量甲烷碳同位素分析测试,建立了含气页岩孔隙结构分类方法,明确了页岩气解析过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表征了不同页岩气藏压力下页岩气解析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揭示了气体压力对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机理;

2).针对目前缺乏有效的页岩油甜点区/段定量评价手段的现状,创新性构建了一种基于测井、地化等数据的四甜点(含油性甜点、可动性甜点、物性甜点和工程甜点)与五参数(总含油量、可动油比例、地层压力、渗透率和脆性指数)甜点综合定量评价方法,有效应用于华北油田,并为其页岩油勘探开发选区、选段提供了重要参考,受到华北油田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

3).基于岩相、古沉积环境和页岩油富集三者之间的多尺度协同变化,耦合页岩油富集宏观控制因素和微观控制因素,建立了基于岩相-古沉积环境的页岩油多尺度富集模式,从岩相的微观尺度特征和宏观古沉积环境特征揭示了页岩油多尺度富集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魏永波目前以第一作者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Energy & Fuels》《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4篇,参与发明专利3项和软著1项。此外,魏永波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科竞赛,包括InterPore2020等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获得AAPG-IBA竞赛二等奖、未来杯“思创赛”二等奖等奖励。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人,魏永波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未来,他将继续以李四光老先生的精神为引领,在行业内脚踏实地、不断奋斗、守正创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