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晨龙
丁晨龙 男,汉族,2000年4月出生。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能源矿产勘查)专业,2022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
本科学习期间,丁晨龙同学学习勤奋刻苦,积极遵循中国矿业大学“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校风,连续三年排名专业第一,大学四年平均学分绩点(GPA)为4.42/5.0,其中4门课程满分,23门课程获得满绩点。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中国矿业大学一等奖学金1次,大地公司奖学金1次,2021年江苏省三好学生,中国矿业大学“青春矿大”年度人物等荣誉。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2022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在课外竞赛方面,丁晨龙同学曾获第十届APMCM亚太数学建模一等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单项组全国三等奖等奖项。
科研方面,丁晨龙同学积极参与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页岩储气特征的研究以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在《Minerals》期刊发表论文1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页岩气的重要勘探区。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地球化学及液氮吸附实验的研究,对页岩样品纳米孔隙结构及含气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页岩孔隙以楔形狭缝型孔隙和平板状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利于页岩气的渗流运移。样品比表面积为0.1431 m2/g ~ 2.188 m2/g,孔体积为0.001398 cm3/g ~ 0.008718 cm3/g,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成良好的正相关性。有机质与有机质成熟度对于页岩样品孔隙的影响较小。
2).江苏徐州是我国重要的采煤燃煤重工业城市。研究认为,研究区表层土壤Se元素平均含量为0.36ppm,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且远高于江苏省平均值。Hg、Cd、Pb元素均小于江苏省土壤平均值。多环芳烃(PAHs)在研究区东南方向含量最高,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条带状分布特征。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指示煤炭消费是徐州柳新地区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
主持和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两项:
1) “徐州柳新地区富硒土壤多环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国家级,主持,已结题;
2) “基于文献数据提取的贵州省煤质评价”,省级,参与,已结题。
丁晨龙同学在本科学习期间,体悟到了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先驱奉献青春,潜心治学,立志报国精神的伟大。感先辈之勤勉,领悟青年担当,他在各方面积极践行李四光先生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以“怀揣梦想,奔赴山海”的情怀谱写了自己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