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璠



刘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1994年1月出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2012年9月-20167月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6年9月硕士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2017年获得硕博连读资格于同年9月-20217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9-2020年先后获得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以联培博士研究生前往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学习共计18个月。

刘璠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寒武纪早期的冠轮动物-软舌螺研究,主持校级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1项,参与导师主持的重点国际合作研究等科研项目4项。研究内容以寒武系第二统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中保存的软舌螺为主线,针对软舌螺的解剖学进行系统分析,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1)寒武纪大爆发产物的著名澄江、关山动物群中的软舌螺系统古生物学修订;(2)软舌螺的两大类群之一直管螺目的丰满三槽螺研究,基于触手状结构的发现对比,结合生物矿化,探究困惑了近200年的软舌螺的高级分类位置问题;此外,对于消化道的新发现,进一步验证直管螺目的个体发育,辅助论证软舌螺的食性演替;(3)对关山生物群中的典型带附肢软舌螺目马龙“线带螺”的软躯体进行报道,结合软舌螺目的肠道个体发育,分析探讨动物化石软躯体的差异型保存过程和机制并建立埋藏模型;(4)寒武纪华南板块保存大量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峡东地区的下茶庄新剖面发现了产出大量化石的石牌动物群,其中保存精美的软舌螺化石,以此对同时期不同地层产出的动物化石进行地层对比与讨论。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共计发表10篇学术论文和2篇科普文章于多家专业期刊和杂志。其中以一作发表5篇本专业的高水平中、英学术文章(包括:3篇SCI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6.693)、《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IF=3.318)、《Historical Biology》(IF=2.259)、2篇中文分别发表于《科学通报》、《古生物学报》);积极参加科普工作,一作撰写2篇古生物与地质野外科考文章发表于《生物进化》杂志。合作发表5篇SCI于《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Geoscience Frontiers》、《GFF》、《Journal of Paleontology》等。在读期间多次获得西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2020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西北大学优秀学生紫藤奖和西北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受邀到韩国、意大利等地参加古生物国际会议,专业会议累计作口头报告5次,期间获得西北大学研石论坛报告一等奖、古生物大会报告优秀奖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