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龙
刘一龙,男,汉族,2000年5月出生。2017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学习,2018年经学校选拔进入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学习,目前为本校研究生院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申请硕博连读。
大学期间,刘一龙同学刻苦勤奋,热爱科学、酷爱地质,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刘一龙同学曾担任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秘书部副部长职务,负责学院科技类相关文案工作。他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武汉市中华奇石馆义务讲解地学知识,带领小学生去野外认识地质现象和挖掘化石。刘一龙同学野外地质工作经历丰富,基础扎实,在秦皇岛、周口店和秭归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获得院级“优秀实习生”荣誉,并与科研小组同学多次前往湖北、安徽、浙江、新疆等地参与并开展野外科研工作。刘一龙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申报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华南志留纪-泥盆纪盔甲鱼类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响应”和大学生基础科研训练项目“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鱼化石研究”等四项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在项目的支持下,相关研究成果在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科研方面,在导师龚一鸣教授和纵瑞文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刘一龙对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的节甲鱼类化石和武汉地区志留纪盔甲鱼类化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系统发育学和古生态学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2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首次报道了新疆西准噶尔的节甲鱼类化石。他对首块节甲鱼类化石进行鉴定,建立了一新属种Bulongosteus liui gen. et sp. nov.。该鱼类化石不仅是新疆第一个节甲鱼类,还是我国第一个较完整的缺棘短胸节甲鱼类,更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陆相地层中发现的缺棘短胸节甲鱼类。该研究为了解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该成果发表于国内著名科学期刊《科学通报》。
(2)报道了真盔甲鱼目曙鱼科的一个新属种:Jiangxialepis retrospina gen. et sp. nov.,这是该科的第12个属,可以通过中背孔形状,中背脊等特征与其他属进行区分。新属种的发现将真盔甲鱼类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00万年,使得江夏鱼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3)报道了汉阳鱼目汉阳鱼科的一个新属种 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 gen. et sp. nov.,这是该科的第 6 个属,可以通过感觉管纹饰以及眶孔位置等特征与其他属区分。新属种的发现将武汉地区盔甲鱼类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00万年。该成果发表于国内地学期刊《地球科学》。
刘一龙同学的科研成果和优秀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被科技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和《大学生》杂志等多家媒体和杂志所报道。今年3年,他受邀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对话,共同探讨生物大灭绝事件及其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