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勇
李军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1993年8月出生,男,汉族,湖北荆门人。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获得地质学(基地班)学士学位;2015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读研;2017年9月起硕博连读攻读地质学博士学位。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赴美国莱斯大学联合培养两年,合作导师为Cin-Ty A. Lee教授。
李军勇在博士研究生阶段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以扬子板块独具特色的新元古代基底岩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大数据汇编和全球对比等工作,针对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大陆生长和再造过程,刻苦钻研,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认识:
在扬子板块西北缘龙门山推覆带上识别出一套新元古代混合岩,探明其形成与弧前沉积岩的弧内循环过程有关。原位精确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厘定从弧岩浆作用到地表风化剥蚀和沉积再到埋深并深熔发生在极端的时间尺度内(小于10个百万年),提出新生的弧地壳可能经历了由陆内的推覆断层系统驱动的自我循环过程。该项研究成果肯定了弧前和弧后的推覆断层系统也能够作为地表物质向深部运移的重要“通道”——连接地表沉积盆地和地壳深部,而这种地壳循环机制的重要性在过去可能常常被忽视或者低估。
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早新元古代(~970 Ma)形成的洋内弧火山岩,代表了扬子陆块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新生地壳生长。进一步对该地区新元古代中期的“新生”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和源区分析,发现它们可能均与新元古代早期的新生弧地壳之间有源区联系,代表了新元古代中期广泛发生在陆缘的新生地壳再造事件。
梳理了扬子板块前新元古代基底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扬子板块在新元古代之前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前新元古代的基底配置且经历了不同步的地壳演化过程,在新元古代早期,以北扬子为汇聚中心发生的俯冲-增生构造过程形成了统一的扬子板块。
基于以上成果,李军勇博士生目前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1 篇、《Precambrian Research》3 篇、《Lithos》1 篇,且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获得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博士提升计划A类、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