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其



吴玉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研究生。1992年9月出生,男,汉族,河南周口人。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就读于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获资源勘查工程学士学位。2016年9月以直博生身份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资格,随后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联合培养学习。

吴玉其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于数字岩石物理、油气储层表征和微观剩余油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了1项校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并以优异的成绩结题,同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如下:

(1)开发了多类型矿物组分多尺度孔隙结构数字岩石建模算法。提出了四参数结构生成法、离散元法和形态学运算算法相结合的数字岩石建模算法,解决了传统建模算法无法构建复杂岩石多类型矿物组分和多尺度孔隙结构数字模型的难题,突破了数字岩心建模领域的瓶颈。新算法构建的数字岩石更加接近真实岩石,并且能用于各类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这对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数字岩心分析技术探究了低渗透储层微孔隙或页岩有机质孔对岩石性质的影响。为探究微小孔隙对岩石性质的影响,使用X射线CT扫描仪在不同分辨率条件下扫描岩石。基于两个分辨率下获得的数字岩石,分析和对比它们孔隙结构的几何学、拓扑学和传输性质,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低渗透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类似地,基于随机构建的页岩多组分多尺度数字页岩模型,在模型中改变有机质孔的比例,也系统地分析了有机质孔对页岩性质的影响。

(3)开发了基于互关联函数提高扫描电镜图片分辨率的算法。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针对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图片覆盖区域太小和低分辨率的图像无法识别微小的纳米孔隙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互关联函数提高扫描电镜图片分辨率的算法,解决了成像设备无法兼顾图片分辨率和成像尺寸的问题,该算法也能够用于构建多尺度数字岩心模型。

基于完成的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Journal of Hydrolo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9篇,1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曾受邀参加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年会(AAPG)和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年会等会议展示学术成果。研究生阶段曾获得康菲石油中国“未来之路”能源创新研究项目亚军、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和中国石油大学科技节“第九届地质模型制作大赛”数字组一等奖等奖项以及学校“优秀研究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并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