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欣雨
龙欣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7月出生,女,汉族,吉林长春人。2014年9月-2018年6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获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9月起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在读期间,龙欣雨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古太平洋板块中生代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火山岩和增生杂岩证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项目“古太平洋构造体制成矿系统物质组成与过程”。在项目中主要负责吉黑东部晚古生代晚期-早中生代火成岩的研究工作,参与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学研究和相关图件的编制等工作,多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相关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部分论文的撰写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两个方面:
- 查明了松嫩地块东缘和佳木斯地块西缘二叠纪至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期次,确定了不同期次火成岩的岩石成因,揭示了两个地块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属性。
2. 利用火成岩组合的时空变异,并结合同时代沉积建造组合分析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建了位于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牡丹江洋中-晚三叠世裂解成洋和早侏罗世晚期最终闭合的演化历史,并揭示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体系的转换时间为晚三叠世,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俯冲的起始时间为早侏罗世。
基于以上成果,龙欣雨在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文章,其中包括2篇SCI检索论文,分别发表在地学类杂志《Gondwana Research》和《Geological journal》上,以及1篇会议摘要。此外,龙欣雨还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岩石学报》上发表了1篇文章。同时,为了开拓视野、了解最新学术动态,龙欣雨积极参加了国际和国内地质学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于2019年4月参加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并在会上做口头报告。于2019年8月参加了“第四届东北亚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英文口头报告,获优秀口头报告奖。于2019年11月参加了“北方东部与燕山期成矿深地项目年度联合学术交流会”,并在会上做口头报告。
龙欣雨热爱地球科学,在硕士期间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成绩优秀,课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连续获得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2018年和2019年),并获得吉林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和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通过两年的学习,龙欣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日后博士阶段的科研之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未来龙欣雨将继续脚踏实地,了解并学习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李四光精神,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