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衍哲
付衍哲,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4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新疆克拉玛依人。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习,获学士学位;2017年9月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半翅目昆虫化石的分类学、古生态学及古生物地理学等。硕士期间先后参与了东北、内蒙、河北、河南、云南、安徽、西藏、新疆等地区的野外工作并采集大量化石;三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其中两次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曾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访问交流,与国际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硕士期间在昆虫化石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以下科研成果:
1、对燕辽生物群中的原沫蝉科、华翅蝉科、螽蝉科、古蝉科等类群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系统学研究,报道了2新属7新种,大大增加了侏罗纪头喙亚目的古多样性。系统修订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的沫蝉总科化石,为我国燕辽地区的地层对比提供了古昆虫证据;确立了道虎沟化石层不同层位中沫蝉类组合的演化关系及生态适应性;发现多种特殊的高海拔适应性螽蝉,为中生代中晚期道虎沟地区的高山环境提供了依据。
2、首次发现我国晚侏罗世古蝉,揭示了燕辽地区髫髻山组与世界若干晚侏罗世重要化石产地的地层对比关系,并提供了地质年代证据;为鄂霍茨克洋西部在晚侏罗世已关闭提供了化石证据。
3、对缅甸琥珀生物群中的头喙亚目昆虫化石作了详细的分类学、早期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原沫蝉科化石,将其时限延长至白垩纪中期;首次在缅甸琥珀中报道螽蝉,为其形态特征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信息;系统描述了多种华翅蝉,证明其在白垩纪中期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为沫蝉总科的早期演化提供了进一步认识。
付衍哲热爱古生物学,踏实努力,积极进取,曾获硕士国家奖学金。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包括SCI论文7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