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丽萍
刘丽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6月出生,女,汉族,江西省丰城市人。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通过推免方式进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2019年7月获理学硕士学位。
刘丽萍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温高温下镁铝尖晶石中硅的无序问题和微量元素分配问题,进而探讨了同为尖晶石型结构的林伍德石(地幔过渡带下部的主要矿物)的无序现象。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之上,刘丽萍也提出了适用于估算幔源岩浆(尤其是富钾岩浆)温度的橄榄石-熔体间镁分配温度计。同时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活动,汇报研究成果。在读期间,取得以下进展:
(1)在较低温压条件下(≤~3-4 GPa/1500 oC),尖晶石中的硅都占据四面体位置,而在较高温压条件下(≥~5-6 GPa/1630-1650 oC),尖晶石中的硅进入了八面体位置并达到了完全无序状态。
(2)根据镁铝尖晶石中硅的无序现象,可推断出同为尖晶石型结构的林伍德石也极有可能存在类似的硅占位无序情况,只不过这种硅的高无序状态在降温降压过程中没有保存下来。
(3)高温高压下的高无序度对尖晶石中微量元素的分配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并推断在橄榄石、石榴石等矿物中可能也有重要影响。
(4)高温高压下尖晶石对稀土元素具有很强的分异作用,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
(5)通过合成不同钾含量的橄榄石-熔体共存体系,结合大量文献数据,构建了三种新的地质温度计,为准确估算幔源岩浆(特别是富钾岩浆)的温度提供了重要手段。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共同作者核心论文1篇。获得2016~2017学年度专项奖学金,2017~2018学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专项奖学金,2019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