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飞



吴亚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12月出生,男,汉族,安徽安庆人。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保研进入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习,于2014年6月和2019年6月先后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博士期间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导师李建威教授主持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研究生阶段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湖北省长江学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卓越人才和赵鹏大院士奖学金等奖励。

吴亚飞主要从事我国西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的成因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1)对大桥超大型金矿床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认为其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为正确构建区域金矿床成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2)首次揭示了受流体压力波动造成的含金黄铁矿多阶段的热液交代反应,以及其中金的微观迁移和再富集行为,探讨了热液金矿床中金的演化及富矿石的形成过程;3)系统地揭示黄铁矿中复杂成分环带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对理解金的赋存形式、沉淀过程和提高金矿石的选冶技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首次定量地研究了金等微量元素在不同类型有机质和共生黄铁矿中的富集和分配特征,揭示了有机质在金的初始富集、迁移和沉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对金在硅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胶状金的迁移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溶液实验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吴亚飞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和《Economic Geology》等地质学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多次参加了包括Goldschmidt、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协会(SEG)年会和国际地质大会(IGC)等重要学术会议,3次做口头报告,并获得了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奖。目前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和芬兰等国家的十几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起多次受邀为矿床学国际重要期刊《Mineralium Deposita》、《Ore Geology Reviews》和《Geological Journal》审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