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敬寿
刘敬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出生,男,汉族,山东潍坊人。2009年9月—2013年6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9月—2016年6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获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刘敬寿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力学建模与石油构造分析、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专项一项,另外,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参与校企合作项目3项,取得的科研成果体现在:
1. 在地质力学建模方向上,国内外首次系统提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层地质力学非均质建模方法,解决了储层力学非均质性对工程参数影响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并将该成果陆续应用在鄂尔多斯盆地、黔北、黔东北、四川盆地以及苏北盆地等油气区。
2. 在油气区构造解析方向上,基于低级序断层发育时期古应力场模拟,系统提出了一种低级序断层的定量预测方法,建立了断陷盆地低级序断层的发育模式,解决了我国东部复杂断块区低级序断层难以准确识别、定量预测的问题。
3. 在储层工程参数评价方向上,系统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石英对岩石力学参数、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岩石脆性的影响,解释了岩石力学参数与石英含量呈两段式变化的原因。
基于上述研究,刘敬寿先后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获得校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校十佳研究生以及科技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ectonics》、《Applied Clay Science》以及《Tectonophys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专利成果陆续应用在油田的科研项目中,在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以及煤储层的地质力学建模、应力场模拟以及“工程甜点”评价中得到良好的应用。除了承担相关科研任务外,目前刘敬寿担任《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Journal of Geodynamics》以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十余个国内外SCI、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