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平



任桂平,北京大学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专业博士,1991年7月出生,男,汉族,山东潍坊人。2010年9月2014年7月,就读于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2019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任桂平博士在读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导师负责的科技部973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致力于矿物学微生物学地球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围绕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电子传递及其环境效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现代矿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电化学技术等,揭示地表日光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电子传递过程,探索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伴随的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所取得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     证实了地表矿物膜日光响应特性,揭示出自然界铁锰半导体矿物的环境属性;发现了矿物膜中电活性微生物群落与铁锰半导体矿物分布相关性;构建出模拟光电子系统,阐明了红壤细菌群落响应特性及演化方向性,为半导体矿物光催化作用调控的微生物群落演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搭建日光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在线监测平台,完成界面电子传递机制研究,揭示出光照协同赤铁矿、水钠锰矿等半导体矿物促进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理,提出自然生境中日光参与的半导体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多元传递网络系统。

3)     创新性发现可见光作用下锐钛矿光电子协同赤铁矿促进化能自养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过程,明确了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协同自养微生物吸收转化CO2固碳新途径,丰富了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理论。

4)     拓展了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电子传递系统应用空间,研发出耦合光能的双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催化有机废水处理新系统,促进了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等不同技术的融合,开发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污染防治新方法,为实现原位修复及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含《PNAS》一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Bioelectrochemistry》、《RSC Advances》、《Geomicrobiology Journal》等刊物发表SCI论文7篇、一作中文核心论文4篇、一作授权专利6项,在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原创性学术成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