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级硕士研究生,1990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2009年09月至2013年06月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期间曾获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石油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称号;2013年09月,通过考研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地震波偏移成像处理学习与研究。2014年10月赴美国丹佛参加由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举办的第84届SEG年会并做口头报告;2015年4月赴上海参加同济大学与中石化西北分院举办的第4届上海论坛并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课题组做了口头报告;同年10月赴美国新奥尔良参加由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举办的第85届SEG年会并在波束偏移专题做了5场报告,得到了普度大学Nowack教授的认可与肯定。2016年2月接收到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和休斯敦大学的全额奖学金offer;同年06月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并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杨继东同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波深度域波束偏移成像方法,利用既具有高效性也具有高精度性的地震波束对地面接收的地震数据进行波场延拓和成像,为石油勘探和大地构造研究提供准确的局部地球构造模型和岩性信息。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杨继东同学取得了如下进展:

1、针对我国西部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双复杂地质条件,从近地表波场走时和振幅校正、高精度波场分解和波束构建以及精确格林函数计算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新型菲涅尔束地震偏移处理方法技术和流程,并在胜利油田西部探区进行了测试和推广,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al Prospecting》上发表;

2、针对强横向变速区域的地震成像难题,从波束宽度自适应控制的角度提出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相对普度大学Nowack教授的动态聚焦束方法,该方法不仅改善了成像精度,还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3、针对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从数据驱动的角度,为地震波束偏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优化策略,该策略利用时空域地震数据同相轴的相干属性约束地震成像算子的角度范围,大大压制了实际地震资料的随机噪音和偏移假象,提高了成像结果的信噪比和可靠性;

4、针对弹性地球介质,以声介质高斯束理论为基础,发展了一套适应于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弹性波菲涅耳束和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成像技术,为弹性波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成像处理工具。

杨继东同学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和较强的进取心,作风严谨、踏实,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对计算结果能够灵活运用有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对所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杨继东同学在研究领域收获了优异的成果,目前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核心论文2篇,国际会议6篇;荣获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生品学兼优“一等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荣获2015 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石油行业“王涛英才奖学金”,这都反映出杨继东同学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此外,他还积极参与课题组内其他成员及国外合作小组的研究工作,获得合作者的肯定。目前,他已选择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分校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学习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完成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