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琼



董亮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本科生。1992年12月出生,男,汉族,湖北武汉人。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学习,2015年6月获本科学士学位。2014年10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2013年10月,在成都参与“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项目研讨会;2014年5月,学校选派前往台湾与成功大学地质系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14年8月,前往青海东昆仑造山带进行花岗岩的野外调研,以此为基础撰写的毕业论文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毕业论文奖,论文内容已撰写为学术论文并投稿于中国地质杂志。

董亮琼主要研究方向为对自然重砂组合与矿床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为自然重砂找矿模型提供新的资料。

他在读期间主要取得了如下进展:

1、不同类型的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能够反映其矿种信息,而差异性能够反映其成因信息;

2、各类型萤石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由报出率大于50%的矿物和所对应的标型指示矿物共同厘定:岩浆热液型为萤石+重晶石+锡石,岩浆期后热液型为萤石+重晶石+黑钨矿+锡石(+白钨矿)(括号内为标型指示矿物,下同),热液充填型为萤石+重晶石(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

3、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型铬铁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由报出率大于70%的矿物厘定,即铬铁矿+铬尖晶石。除此(已发表)之外,他通过对东昆仑土鲁音花岗岩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提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闭合于245.1±3.3Ma。

董亮琼善于思考,勤奋好学,目前已发表国内核心论文3篇,第一作者一篇;参与“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成果报告”、“自然重砂找矿模型研究报告”和“全国自然重砂资料应用实例汇编”等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