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佳佳
张佳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1990年1月出生,男,汉族,山东德州人。2008年9月-2012年6月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士学位;2012年9月-2015年6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地质,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荣获“2015年度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
海底扇储层因其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现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也是今后我国拓展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目标。硕士三年期间,张佳佳担任中海油研究总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西非海底扇储层构型及储层质量差异方面的研究。通过他三年来的刻苦攻关,在海底扇储层的定量构型模式、储层质量差异机理、定量表征与建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具体如下:
1、利用浅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结合剖面波形特征及地层切片响应,确立了海底扇水道体系不同演化阶段的水道差异复合样式,进一步通过定量测量及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水道复合体的弯曲度与迁移指数的定量关系以及单一水道的定量宽-深关系;
2、在利用深层井震资料开展构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明确了基准面变化对海底扇水道及朵叶体系构型分布及演化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不同基准面变化阶段的海底扇沉积演化模式;
3、利用丰富的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对不同岩石相的孔渗分布及孔渗关系开展了深入研究,首次阐明了岩石相对海底扇储层质量差异的控制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海底扇水道体系垂向及平面上的储层质量差异分布样式;
4、在海底扇水道体系定量地质模式的指导下,提出了适合于海底扇水道体系的“井震结合、分级约束、模式指导、多维互动”的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及“多级相控约束、多重属性协同”的储层参数建模新方法。
张佳佳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国内SCI论文1篇,第一作者国际三区SCI论文1篇(期刊为“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影响因子2.469);同时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国际重要会议论文(均为Oral形式,分别为2014 IAS日内瓦国际沉积学大会以及2015 AAPG墨尔本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