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



邢立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研究生。1982年8月出生,男,汉族,广东潮州人。自幼酷爱古生物学,高中时期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并于2005年荣获由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评选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2001—2005年在广东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士学位;2006年在中华恐龙园(常州)出任科研科普部负责人;2007年在成都理工大学进修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生课程;2008—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热河生物群项目组从事科研工作;2010—2012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攻读古生物学,并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9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

邢立达热爱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生代古脊椎动物足迹学,以及恐龙等类群的骨骼形态学及功能形态学。在博士研究生期间,邢立达在中国、伊朗、韩国、加拿大等地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国家登山队、四川省搜救队的帮助下,深入川西南、西藏、南疆等地区,通过攀岩、岩降考察化石点,其考察经历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仅在2014年,他的野外考察时间长达273天,完成了多个恐龙足迹动物群的勘察工作。邢立达在读期间取得了如下进展:

1、首次发现了小盗龙(恐龙,兽脚类)的鱼食性现象,该成果被《自然》杂志的新闻栏目报道;

2、命名了马门溪龙类新属种:綦江龙,以及基干蜥脚类新属种:云龙,填补了蜥脚类演化的空白,增加了多样性;

3、重建了新疆准噶尔盆地、重庆綦江、山东临沭、安徽齐云山、甘肃刘家峡、云南禄丰、北京延庆等地的恐龙足迹动物群,这些足迹记录大大弥补了当地等缺乏恐龙骨骼化石发现的遗憾,并对古环境、古生态、古地理方面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首次将非接触激光三维扫描应用在足迹学领域,获得了更精确的数据,为足迹形态学全球对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邢立达还多次在中外联合考察中担任领队,并于2012年召集并主持“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来自13个国家的学者济济一堂,共商学科前景,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性的恐龙足迹研讨会。

邢立达对科学有着忘我的投入和钻研精神,有着高度的学科责任感,思维敏捷,善于捕捉发现物的闪光点,同时具有优秀的团队领导力,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邢立达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3篇(SCI论文35篇),其中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SCI索引刊物22篇,刊物包括《进化》、《PLOS ONE》、《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学》、《白垩纪研究》等,并为多家期刊审稿。此外,邢立达还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除了在CCTV-10《地理中国》和《走近科学》等频道为观众朋友介绍古生物知识,其合作出版的《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荣获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同时原创与翻译出版了10余本科普图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返回